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回锅肉……这些常见的川菜已经为世人所熟悉,那么怪味鳞酥、翰林蔬卷等这些菜,您是否又知道?27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在德阳市2018“一带一路”川菜川剧国际文化周活动期间,罗江新研发9道新菜品将在此次活动中亮相。
据悉,这9道新菜品大多都是根据清代才子李调元的《醒园录》制成。如“怪味鳞酥”这道菜就是根据《醒园录》“酥鱼法”烹制而成,吃起来骨酥、肉脆;而“鱼松豆腐”则是根据《醒园录》鱼松法和冻豆腐法结合烹制而成,菜品汤味鲜香,营养丰富;“糟汁醉肉”是根据《醒园录》酒炖肉方法制作而成,菜品色泽红亮、口味甜糯、肥而不腻、入口化渣。
“《醒园录》详细记载了烹调的原料选择和烹饪操作程序,对于后来家厨和主妇烹饪技艺的提高帮助极大。”中国烹饪大师、川菜大师王开发说。
据介绍,李调元的《醒园录》起初是他的父亲李化楠在宦游江南的时候收集了很多江浙一带的烹饪资料,李调元便将这些手稿加以整理,又加上他自己在广东、京都、新疆等地了解到的烹饪方法互为参考,最后写成的一本专谈饮食文化的书籍,一共记载了菜肴39种、酿酒调味品24种、糕点小吃24种、腌渍食品25种及食品保藏方法5种。就原料而言,有山珍海味、腌渍食品和普通原料;就食品及烹制方法而言,虽然有一些北方及欧洲、日本的食品和制法,但大多数则是典型的江南民间菜及制法。
王开发表示,作为四川有史以来第一部饮食菜肴专著,《醒园录》对引领川菜菜系的发展,具有开创之功,李调元被称为近代川菜文化建设第一人。
此外,李调元还工于川剧,他提出“戏曲应该合乎人情”,“应该各自成体”,不要公式集约化,要有创新精神。他还把元人杂剧、明清的一批传奇剧本移植、改编成川剧,搬上舞台。其撰写的《雨村曲话》和《雨村剧话》,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戏曲史料,为川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他被称为“川剧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