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生活,那早晨一定少不了吃小笼馒头,小笼馒头店大大小小开得遍地,口味和特色各有不一,但基本不会踩雷。
作为小笼馒头的亲兄弟——汤包,也是很受大家喜爱的。汤包皮薄馅嫩,轻轻地一口咬下去,鲜浓的鸡汤汁就会迫不急待地流出来,个中滋味,吃过的人都懂!
没错,早上吃包子,是最保守的选择,看着刚出炉的包子热气腾腾,立马买两个,肉汁多到溢出面皮,有种想要只吃皮不吃馅儿的冲动!在这妖风阵阵的天气中还能捂捂手~
虽然团子不是天天吃,但是难得吃一口真是美味!小编现在还是想着清明前吃的青团,别看它们个头不大,分量可不轻,一对咬下去绝对管饱。像小编这样的大胃,两个就能撑一上午!
还记得蒸儿糕吗,虽然现在很少见了,但是常州人的童年一定少不了它。对于爷爷辈的人来说,蒸儿糕是那种:两分钱、甜甜糯糯,要跟外婆撒娇才能吃到的味道。
小时候蒸儿糕都是挑着担子卖的,大老远就能看到热气蒸腾和浓浓的米香味,两层白糕中间夹着一层薄薄的芝麻糖。
由于蒸儿糕是糯米做的,一次不能吃太多,肠胃会难以消化。现在常州人早餐的选择多了,蒸儿糕越来越少了,但在很多老小区的门口还是能偶尔看见它的身影。
油条这种市井早餐,几乎每个街头巷尾都能找到几家,不争不抢但谁也无法否定它在早餐里的地位,光吃油条倒是有些油腻,总是要配上些清爽的食物一起。
一碗豆浆,两根油条,就着点小菜,慢慢悠悠地享受清晨的时光,恐怕是很多上班族周末才能有的生活。
铜鼓饼其实就是萝卜丝饼,将葱花和白萝卜丝拌入面糊里,然后倒进圆形带波浪花边的铁勺,最后放进油锅里炸,定型变色就熟了。
街头巷尾、热闹堂口,老人们仅靠一口油锅、一把铁勺和一身老手艺支起来的小摊位,每天都人流如织。油滋滋、金灿灿的油墩子简直是当年最好吃的零食!
海带丝、土豆丝、各种小菜、油条、脆饼,甚至还有加辣条的。一个薄皮煎饼包住这么多配料,营养丰富又全面。
杂粮煎饼虽然是山东一带的特色美食,但到了常州也格外受欢迎,但凡是有早餐铺子集合的地方,必定有一家杂粮煎饼。
鸡蛋饼可以说是早餐界屹立不倒的标杆!几天不吃一个鸡蛋饼就感觉缺少点什么。街头巷尾的早餐车上一定能见到它的身影,还是个考验技术的活儿。
摊开的面团在油面上膨胀起来,用筷子轻轻翻一面再把搅开的蛋液倒进去,煎好后翻面刷酱,铺上生菜、里脊等加料卷起,一份香喷喷的鸡蛋饼就做好了。
锅贴讲究的就是皮薄肉香,汤汁美,刚出锅的锅贴,底部焦黄,吃起来香脆有韧性,一口下去,浓浓的汤汁,满嘴生香。
一盘锅贴上桌,肉香隔着面皮溢了出来,叫人把持不住。蘸着甜甜辣辣的油碟,一口咬下去,香脆的外皮糅合鲜甜的汁馅在嘴里绽放,整个人都清醒了!
早上吃一碗加了浇头的汤面,一上午都充满力气。一碟入味的浇头,配上爽滑的面条、加点小菜,味浓爽口。
面条分汤面和拌面,小编比较喜欢冬天吃汤面,夏天吃拌面,汤面中更爱红汤。常见的浇头有大肉、面筋塞肉、排骨、雪菜肉丝等,小编最爱雪菜肉丝,实惠又经典。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街头巷尾挑担叫卖的柴火馄饨吗?小小的一碗其实分量很足,下锅时一颗颗玲珑的馄饨浮在汤面上,饱满诱人,再加上几滴辣椒油,令人胃口大开。
豆腐汤,可不是光有豆腐这么简单,里面的料很扎实!细嫩的鸭血,外脆心软的豆炙饼,细如火柴的横山桥百叶丝,金黄的油生付,出锅的时候撒上一把香菜和一撮榨菜末,虽然没有什么名贵的食材,却能吃出山珍海味的满足。
试问一块热乎乎、撒满芝麻、酥得掉渣的麻糕难道你不爱吗?以前,咸的带葱香、甜的有砂糖,现在,肉的、豆沙的、芝麻的,多种多样。